一只腳后跟痛可能是由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、足底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痛風性關節(jié)炎、骨質疏松等引起。
1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: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導致足跟部承受過大壓力,引起局部肌肉、韌帶和筋膜的疲勞和損傷,進而出現(xiàn)腳后跟疼痛。疼痛多為酸痛或鈍痛,休息后可緩解。患者應減少站立和行走的時間,適當休息,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和疼痛。
2、足底筋膜炎: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長期受到過度牽拉引起的無菌性炎癥。患者常表現(xiàn)為晨起或長時間不活動后初次站立時足跟部疼痛明顯,行走一段時間后疼痛可緩解?;颊邞苊忾L時間站立和行走,穿軟底鞋以減少對足底筋膜的刺激。可進行物理治療,如沖擊波療法、超短波療法等,促進炎癥消退。
3、跟骨骨刺: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足部疾病,由于跟骨退行性改變形成骨刺,刺激周圍軟組織引起疼痛。疼痛多為持續(xù)性鈍痛,行走時加重,休息后可緩解。局部可有壓痛和腫脹。
4、痛風性關節(jié)炎:痛風性關節(jié)炎是由于體內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(jié)內引起的炎癥。當尿酸結晶沉積在足跟部時,可引起腳后跟疼痛,并伴有局部紅腫、發(fā)熱等癥狀。
5、骨質疏松癥: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骨代謝疾病,表現(xiàn)為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。當足跟部骨骼發(fā)生骨質疏松時,可引起腳后跟疼痛,并伴有易骨折、身高縮短等癥狀。
如果癥狀加重建議及時就醫(y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