髂脛束攣縮可能與不良姿勢、受涼、急性損傷、肌肉筋膜炎、骨質疏松癥等因素有關,建議及時就醫(yī)完善相關檢查,并遵醫(yī)囑采取相應的治療,包括一般治療及藥物治療。具體分析如下:
1、不良姿勢:坐姿不正確或保持一個姿勢過久,容易牽拉髂脛束,可導致髂脛束攣縮,伴有明顯疼痛。確診后要改善不良姿勢,合理進行活動,對局部進行按摩,可自主改善。
2、受涼:天氣寒冷,沒有注意身體保暖,反復受到冷風刺激,可導致髂脛束攣縮,通常會突然出現(xiàn)。應注意身體保暖,防止反復受涼,使用熱毛巾進行熱敷,促進代謝,加速血液循環(huán),可自行恢復。
3、急性損傷:如外力打擊或摔倒,對髂脛束造成刺激和損傷,可引起髂脛束攣縮,表現(xiàn)為疼痛、乏力、腫脹。在急性期應當進行制動冷敷,確診后遵醫(yī)囑應用舒筋活血片、跌打丸、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治療。
4、肌肉筋膜炎:可能與長期重體力勞動以及反復受涼有關,肌肉筋膜內存在無菌性炎癥,炎性物質多,對髂脛束造成刺激,可導致髂脛束攣縮,表現(xiàn)為肌肉僵硬、疼痛、下肢無力。確診后遵醫(yī)囑應用塞來昔布膠囊、布洛芬緩釋膠囊、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等藥物治療。
5、骨質疏松癥:可能與雌激素缺乏以及不良生活習慣有關,長時間不進行治療,容易引起髂脛束攣縮,嚴重時會導致骨折。確診后遵醫(yī)囑使用維D鈣咀嚼片、碳酸鈣D3片、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等藥物治療。
除以上因素外,還可能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關,建議及時就醫(yī)診治。在治療期間需要合理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,遵醫(yī)囑合理進行肢體功能鍛煉,定期就醫(yī)復查。